9月23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——秋分。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开始入秋,秋分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80°(秋分点)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,秋分以后,南半球白昼短于黑夜,直至冬至。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节。此时节,蝉鸣渐止,银杏新黄,光阴对折,天地平分一场秋色。俗话还说,一场秋雨一场寒,那在养生上,人们又该如何调整呢?
\n图源 豆包AI生成
\n秋分三候:感知时节的细微变迁
\n一候雷始收声
\n古人认为,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,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,所以不再打雷。因此,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,也是秋寒的开始。
\n二候蛰虫坯户
\n夏去秋来,天气转凉,蛰居的小虫开始躲进洞穴,并用细土封堵洞口,以防寒气入侵。
\n三候水始涸
\n《礼记》中记载:“水本气之所为”,春夏气至,故长,秋冬气敛,故涸,加之秋季天气干燥,水汽蒸发快,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,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。
\n秋分习俗:承载传统的时令仪式
\n1.秋祭月
\n秋分曾是传统“祭月节”,中秋节便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,古有“春祭日,秋祭月”的民俗。
\n2.吃秋菜
\n秋分是踏秋的开始,岭南地区有“秋分吃秋菜”的习俗。“秋菜”即野苋菜,其富含胡萝卜素与维生素C,能增强免疫力、提高抗癌能力,炒食还有清热解毒、利尿止痛、明目的功效,可提升身体抗病能力。
\n3.竖鸡蛋
\n“秋分到,蛋儿俏”。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,不少人会做“立蛋”试验。
\n4.粘雀子嘴
\n秋分这天有的地方有吃汤圆的习俗,而且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,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,名曰粘雀子嘴,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。
\n秋分养生:起居饮食精神穿衣有讲究
\n重庆市中医院中医经典科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曹晋说,中医认为,秋分时节人们在起居、饮食、运动、穿衣等方面都应有讲究,才能针对性地做好养生。
\n1.睡好“子午觉”减轻秋乏
\n秋季阳气逐渐由升发向收敛、闭藏转变,阴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,因此要顺应阴阳变化,调整生活作息,做到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”,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。同时,睡好“子午觉”,保持精神充沛,减轻“秋乏”。
\n2.多食甘寒滋润之品降秋燥
\n秋季,在五行中属金,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中提到:“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,就是说酸味收敛补肺,辛味发散泻肺,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,要尽量少食葱、姜等辛味之品,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。同时,秋燥易伤津液,引起咽、鼻、唇干燥及干咳、声嘶、皮肤干裂、大便燥结等燥症,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,如百合、银耳、淮山、秋梨、莲藕、柿子、芝麻、鸭肉等,以润肺生津、养阴清燥。
\n3.调养精神适量运动防情绪低落
\n秋分时节气候渐转干燥,日照减少,气温渐降,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。这时,应保持神志安宁,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同时,要看到积极的一面,开展各种适量、平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,抵御情绪低落。
\n4.及时添加衣物防着凉感冒
\n秋分时节随着冷空气的南下,常伴随着阴雨天气,故有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的说法。在秋分时节,人们要注意预防着凉感冒,加强自我保健,及时添加衣物。
\n指导专家
\n(资讯)
\n(文/向娇)
\n原标题:今日秋分!一场秋雨一场寒,养生这样做才对
\n股票配资导航,股票交流平台,杠杆配资哪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