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1]
图片
图片
汉高祖-刘邦
图片
《大风歌》
大风起兮云飞扬,
威加海内兮归故乡,
安得猛士兮守四方!
刘邦的《大风歌》虽仅三句,却以帝王之姿勾勒出史诗般的格局。首句 “大风起兮云飞扬” 以天地为幕,借风卷云涌的壮阔景象,暗喻秦末群雄逐鹿、天下初定的波澜;次句 “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” 直述统一功绩,豪迈中带着衣锦还乡的温情;末句 “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 笔锋一转,将个人荣耀升华为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思虑。全诗从自然之威到帝王之威,再到求贤之切,层层递进,既有开国君主的雄视天下,又有守业之君的深谋远虑,堪称帝王诗词中 “气势与胸襟并重” 的典范。
[2]
图片
图片
西楚霸王-项羽
图片
《垓下歌》
力拔山兮气盖世,
时不利兮骓不逝。
骓不逝兮可奈何,
虞兮虞兮奈若何!
项羽的《垓下歌》是英雄末路的绝响,却不减帝王般的磅礴气势。首句 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 以 “拔山”“盖世” 的夸张,将西楚霸王的勇武与傲气推向极致,即便困于垓下,其 “气” 仍震古烁今;后三句虽写 “时不利” 的无奈与对虞姬的不舍,却无哀婉之态 ——“骓不逝兮可奈何” 的诘问,“虞兮虞兮奈若何” 的叹息,均带着一代霸主对命运的不甘与对至情的珍重。全诗在悲剧中迸发的英雄气,恰如穷途末路的帝王,虽失天下,仍不失尊严与气魄。
[3]
图片
图片
汉武帝-刘彻
图片
《秋风辞》
秋风起兮白云飞,
草木黄落兮雁南归。
兰有秀兮菊有芳,
怀佳人兮不能忘。
泛楼船兮济汾河,
横中流兮扬素波。
箫鼓鸣兮发棹歌,
欢乐极兮哀情多。
少壮几时兮奈老何!
汉武帝的《秋风辞》以帝王之眼观秋景,于柔美中暗藏宏大。开篇 “秋风起兮白云飞”,借秋空辽阔写帝王视野之广;“泛楼船兮济汾河”“箫鼓鸣兮发棹歌” 则铺陈出巡游时楼船浩荡、乐声震天的盛世图景,非帝王不能有此气象。末句 “少壮几时兮奈老何” 虽叹人生易老,却非小我的伤怀,而是从 “欢乐极” 的盛世中生出的对国祚绵长的隐忧。全诗将秋景、豪情与哲思熔于一炉,既有帝王的浪漫,更有 “大时代下的深沉”。
[4]
图片
图片
魏武帝-曹操
图片
《短歌行》
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!
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
何以解忧?唯有杜康。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
但为君故,沉吟至今。
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
我有嘉宾,鼓瑟吹笙。
明明如月,何时可掇?
忧从中来,不可断绝。
越陌度阡,枉用相存。
契阔谈讌,心念旧恩。
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。
绕树三匝,何枝可依?
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。
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
曹操的《短歌行》是帝王求贤的宣言书,通篇激荡着 “吞吐天地” 的气势。起句 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 以慷慨之语打破悲秋常调,将个人短暂的生命置于天下大业的坐标系中;“青青子衿”“呦呦鹿鸣” 化用《诗经》,以古喻今,显露出对贤才的渴求;“月明星稀,乌鹊南飞” 以飞鸟择枝暗喻天下贤士待明主,“山不厌高,海不厌深” 则直抒 “统一天下” 的野心;末句 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” 更以圣人自比,将求贤的迫切升华为 “定鼎天下” 的政治抱负。全诗如大河奔涌,既有乱世权臣的雄豪,更有一代帝王的格局。
[5]
图片
图片
唐太宗-李世民
图片
《赐萧瑀》
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。
勇夫安识义,智者必怀仁。
李世民的《赐萧瑀》虽仅二十字,却如帝王之剑,刚劲有力。首句 “疾风知劲草,板荡识诚臣” 以 “疾风”“板荡” 喻乱世,以 “劲草” 喻忠臣,既赞萧瑀在玄武门之变等风波中的忠诚,更暗含帝王对 “何为贤臣” 的定义 —— 非仅勇猛,更需 “怀仁” 守义。后两句 “勇夫安识义,智者必怀仁” 以对比强化主题,将对臣子的褒奖升华为对 “德才兼备” 的政治理想的宣扬。全诗语言凝练如金,气势如帝王立朝,既有对功臣的肯定,更有对朝局的掌控与对治世的期待。
[6]
图片
图片
大齐皇帝-黄巢
图片
《不第后赋菊》
待到秋来九月八,
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冲天香阵透长安,
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黄巢的《不第后赋菊》是农民起义领袖的 “帝王宣言”,满纸皆是颠覆旧秩序的霸气。“待到秋来九月八” 以 “待” 字蓄势,暗指起义时机;“我花开后百花杀” 以 “我花”(菊花)喻起义军,“百花” 喻旧唐王朝,直接宣告 “取而代之” 的野心;“冲天香阵透长安”“满城尽带黄金甲” 则以 “冲天”“满城” 的空间广度,渲染起义军席卷天下的浩荡之势。全诗虽无复杂意象,却以 “杀”“透”“尽带” 等狠辣字眼,将草莽英雄的野性与帝王的决绝融于一体,堪称 “以诗为旗” 的气势之作。
[7]
图片
图片
大顺皇帝-李自成
图片
《咏初日》
太阳初出光赫赫,
千山万山如火发。
一轮顷刻上天衢,
逐退群星与残月。
李自成的《咏初日》以帝王之姿写日出,暗喻起义军的崛起。首句 “太阳初出光赫赫” 以 “赫赫” 状初日之威,如起义之火初燃;“千山万山如火发” 则以群山被照亮的景象,喻天下响应之势;“一轮顷刻上天衢”“逐退群星与残月” 更直述 “初日”(起义力量)迅速登顶、扫灭旧势力(群星、残月)的过程。全诗以 “日出” 为喻,从微光到普照,从局部到全局,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农民起义军 “推翻明王朝、建立新政权” 的壮志,语言直白却气势如虹,恰如帝王登位时 “拨云见日” 的豪情。
[8]
图片
图片
南唐后主-李煜
图片
《破阵子・四十年来家国》
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。
凤阁龙楼连霄汉,玉树琼枝作烟萝。
几曾识干戈?
一旦归为臣虏,沈腰潘鬓消磨。
最是仓皇辞庙日,教坊犹奏别离歌。
垂泪对宫娥。
李煜的《破阵子》是亡国之君的血泪词,却因帝王的身份而自带沉郁之势。上阕 “四十年来家国,三千里地山河” 以宏大的时空跨度,铺陈南唐的繁盛;“凤阁龙楼连霄汉” 更以 “连霄汉” 的夸张,写尽帝王宫阙的壮丽,非曾居高位者不能有此视角。下阕 “一旦归为臣虏” 陡转,以 “沈腰潘鬓” 的憔悴对比昔日的尊荣,“仓皇辞庙日”“垂泪对宫娥” 则将亡国之痛具象为帝王离都的狼狈。全诗虽写悲情,却因 “帝王视角” 的宏大叙事,比寻常伤怀更显厚重 —— 它不仅是个人的悔恨,更是一个王朝覆灭的哀歌。
[9]
图片
图片
明太祖-朱元璋
图片
《咏菊》
百花发时我不发,
我若发时都吓杀。
要与西风战一场,
遍身穿就黄金甲。
朱元璋的《咏菊》以菊花自喻,暗含 “从草莽到帝王” 的奋斗逻辑。首句 “百花发时我不发” 以 “百花” 喻元末各路势力,“我不发” 写其隐忍待时的智慧;次句 “我若发时都吓杀” 则以 “吓杀” 显露出崛起时的震慑力,如当年击破陈友谅、张士诚的雷霆之势;后两句 “要与西风战一场,遍身穿就黄金甲” 更以 “战西风” 喻对抗元朝与旧势力,“黄金甲” 喻最终的帝王之位。全诗语言粗粝如刀,却将底层崛起的狠劲、帝王的权谋与霸气熔于一诗,堪称 “以物喻志” 的帝王诗典范。
[10]
图片
图片
明世宗-朱厚熜
图片
《送毛伯温》
大将南征胆气豪,
腰横秋水雁翎刀。
风吹鼍鼓山河动,
电闪旌旗日月高。
天上麒麟原有种,
穴中蝼蚁岂能逃。
太平待诏归来日,
朕与先生解战袍。
朱厚熜的《送毛伯温》是帝王送将的壮行诗,气势如战鼓擂动。首联 “大将南征胆气豪,腰横秋水雁翎刀” 以 “胆气豪”“秋水雁翎刀” 写将领之勇;颔联 “风吹鼍鼓山河动,电闪旌旗日月高” 以 “山河动”“日月高” 的夸张,渲染军威之盛,非帝王不能有此 “俯瞰山河” 的视角;颈联 “天上麒麟原有种,穴中蝼蚁岂能逃” 以 “麒麟” 喻毛伯温,“蝼蚁” 喻安南叛军,显露出对胜利的绝对自信;尾联 “太平待诏归来日,朕与先生解战袍” 更以 “朕与先生” 的平等之语,既显帝王的尊荣,又含对功臣的倚重。全诗从将领到军容,从敌方到凯旋,层层铺陈,将帝王对战争的掌控与对臣子的恩威并济,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#词牌TOP10 #十大巅峰系列 #名人10首经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导航,股票交流平台,杠杆配资哪家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